濟河源于濟源市濟瀆廟,流經濟源、沁陽、溫縣、武直縣董宋村東南進入老蟒蛇河,全長72.20km,流域面積261.75km2,是蟒蛇河的重要支流。濟河上游位于孔山南麓,中游經廣利灌區中部低洼地帶,下游接近沁河南堤,承擔排水、降低地下水位、攔截沁河滲水的作用。沿河地勢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地面高度在101.60~150.00m之間,地面縱坡在1/1000~1/2500之間。
2濟河管理
2.1的基本情況和問題
1954年,濟河系統管理,疏通生肖排,挖河床,降低河水位,解除一般濕災。1958年政府擴建廣利灌溉區,將濟河29+100(4號落水門)以上的河道規劃為廣利總干渠,承擔灌溉、排水功能,為灌溉排放一個渠道的29+100(4號落水門)以下的河道規劃為防洪河道。
2.2工程建設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濟河29+100~33+587河段于2008年和2010年進行了護砌治理,而33+587以下河段由于受資金不足的制約,多年來未得到系統治理,現狀河道淤積嚴重,除澇能力不滿足5a一遇要求;堤防高度不足、殘缺不全,防洪能力不滿足規范要求;局部河段岸坡沖刷坍塌,橋梁建設標準低,損毀嚴重。為了解決河道防洪危險,促進區域經濟社的可持續發展,需要系統管理河道。其中龍澗段上游經沁陽市城區,下游兩岸為基本農田。為了保護沁陽市城市安全和糧食生產安全,促進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加強堤岸、清淤疏通等防洪系統管理是必要的和迫切的。
2.3水文氣象
2.3.1氣候特點
項目所在流域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季在蒙古高壓控制下,西北風盛行,氣候干燥,天氣寒冷,夏季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增強,暖濕海洋氣團由西南、東南方向侵入,冷暖空氣交替頻繁,降雨量特別集中。多年平均降雨量為599.60mm,年最大值(1954年)為1094.20mm,年最小值(1965年)為262.90mm,汛期6-9月為721.60mm(1954年)和126.90mm(1965年),分別占全年降雨量的66.00%和48.30%,降雨極不均勻,多集中在夏秋兩季間,多年平均氣溫為14.74℃,1月最冷,月平均為0.40℃,最低為-16.40℃,無霜期219d,年平均為24.90mm,多年平均氣溫為14.40m,蒸發量最大。
2.3.2工程地質
工程區位于黃、沁沖積平原,屬平原河谷地貌,濟河自西北流向東南。濟河兩岸筑有河堤,但經多年洪水沖刷,目前堤高約1~2m,堤寬約2~4m。河谷形態一般為u型。河道順直,局部河段彎曲,河道平均比降至1/3500,河灘平整開闊,多為耕地。工程區地下水以第四系松散土類孔隙水為主,主要含水層為第①層重粉質土(alplQ4)。勘探期間,地下水位受河水影響,水位高度為106.80~112.40m,深度為3.80~4.70m。地下水主要接受河水、大氣降水和地下水側向聯絡流補給,以側向聯絡流的形式向下游排泄。地下水的動態類型是大氣降水滲透-徑流型。
3濟河管理的工程設計
本次管理的原則是根據河流的發展規律,由于勢利導向,整備河床,疏通淤泥,拆除阻水、挑水、侵入建筑物領河流用地。根據本區域內防洪除濕的需要,技術可能和經濟可能的原則,合理規劃河道,促進生態平衡,充分發揮河道工程防洪、除濕、灌溉等綜合利益。
3.1河道工程設計
本次管理段根據河道縱橫截面圖和沁陽市城市總體規劃對濟河的規劃要求,根據少占地面積、少拆遷、河道滿足設計行洪的原則,管理以清淤開挖主河道為主,基本維持現狀河道縱坡,適當調整本項目區城區為管理起點(樁號33+587)至長濟高速(樁號35+400)長度1.81km,以下為非城區,以長濟高速(樁號35+400)為控制截面,城區河道管理標準采用20a設計洪水加固堤防,非城區采用5a設計除濕標準。管理段斷面首先采用梯形斷面和復式斷面兩種方案,從工程可行性、工程投資和施工難易度進行比較,比較城市段采用梯形+梯形復式斷面。城區段河底寬度為6m,河水深度為4m,5a在除濕水位置設置寬度為1.50m的平臺,平臺以下采用現澆混凝土板進行保護,以上采用預制賓網生態坡口,堤頂超高1m,河底坡口為1/2000,二級坡口為1:1.50,城區以外的管理段采用單一梯形截面,樁號為35+400-39+285河底寬度為5m,樁號為39+285-43+430河底寬度為6m,河底坡口為1/2500
3.2堤防工程設計
3.2.1堤頂高度的確定
堤頂高度應設計洪水位置和堤頂高度。堤頂超高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GB50286-98,為設計波浪爬高、設計風壅水面增高和安全加高之和。經計算城區段20a一遇堤頂超高取1m,城區以外河道5a一遇取0.80m。
3.2.2堤岸防護設計
堤身防護設計采用了三種方案對其形式和護砌材料從投資等方面進行了比較,經過比較確定樁號33+587~35+400城區段,為考慮與周圍美化環境協調,迎水坡護砌河底至5a一遇水位之間采用C20現澆混凝土板護砌,以上采用生態護岸;河道頂沖段、易塌方段及穿村護砌段迎水坡護砌河底至除澇水位以上80cm采用C20現澆混凝土。剩下的河段不再保護了。
3.2.3堤頂及防汛道路設計
堤頂寬度根據《堤防工程設計規范》4級堤防≥3m,堤頂無交通要求,堤頂寬度定為3m,其上增設0.20m厚泥結碎石路面,作為防汛道路。
3.2.4堤防填筑設計
堤防填筑前應進行基礎清除處理,徹底清除表層垃圾、樹根、腐殖土等垃圾。筑堤材料用河溝挖掘的土填充,禁止采用淤泥、凍土塊、膨脹土和分散土。填充材料分層壓實,填充標準,粘性土壓實度≥0.91。
3.2.5岸坡穩定計算
岸坡穩定計算采用瑞典圓弧滑動法計算,根據地質調查報告提供的地質參數,分別計算正常情況和非常情況下岸坡穩定性,經計算,岸坡穩定系數均符合規范要求。
3.3建筑設計
3.3.1龍流節制動加固工程
龍流節制動位于濟河樁號39+285處,設計為3孔,孔寬3.40m,中腳厚1.10m,邊腳厚0.80m,門腳高4.70m,門腳為漿石結構,門底為鋼筋混凝土結構,長8m,設置胸壁,門高3.20m,上部為開關門,柱支撐,門為鋼制門,螺桿開關門,門尺寸為3.40m×3.20m,現狀節制門本次加強拆除重建上下游連接段、消力池,更換閘門和開關設備,修理閘門等工程。
3.3.2生產橋設計
本次管理段由于疏通擴大主河溝,部分橋梁建筑物無法滿足交通要求,需要拆除7座重建生產橋。橋梁設計負荷標準根據現狀道路標準確定,生產橋梁為道路ⅱ級。橋面凈寬4.50m,橋單孔跨8m,孔數3孔。橋梁上部結構根據道路狀況、橋梁設計負荷標準、橋梁跨度、施工條件等,根據國家交通部門出版的道路橋梁涵洞標準圖集選擇合適的結構,下部結構采用鉆孔灌注樁。
3.3排水門工程
本次設計拆除重建和新建排水門10座,排水門根據其排水面積計算排水流量決定排水門結構尺寸,設計標準采用5a一遇排水標準,包括上游連接段、箱包段、閘門段和下游連接段構成。
3.3.4排水管道工程
管理段現狀共有排水管道4處,為附近村民生活排水口,均為比較簡單的排水管道,無控制設施,管道尺寸直徑為0.60m,本次設計拆除重建,新建村民生活排水管道6處,管道直徑結構尺寸統一為0.80m
4總結
管理濟河,在設計標準下,保證區內居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超標準下,盡量減少洪水災害。
RC-5閥門電動執行器,電動執行器
16mm中空纖維水泥外墻板
日吉華神島板 中鐵裝配裝飾板 品牌增強型裝飾性板 水泥纖維外墻掛板
日本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AT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板 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防火冰火板 木飾面木紋冰火板防火板潔凈板護墻板
木絲水泥板 纖維水泥板 高強度水泥板 進口板
綠活建材 水泥板 手工夯土板 背景墻 商場裝修用板 提供質檢報告
昌吉自治州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透明編織袋,亮白半透編織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牛皮紙袋,紙塑袋,PP復合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彩印編織袋,珠光膜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灌裝口編織袋,方底閥口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