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環保廳日前向全省下發了《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提出,2017年底前,各地完成鋼鐵、火電、水泥、煤炭、造紙、印染、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8個行業超標問題整治工作,實現達標排放(即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企業,達到排污許可證所載明的排放要求)。2017年底,各市級環保部門負責將整改臺賬報送省環保廳。
福建省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實施方案
為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以及《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控制污染物排放許可制實施方案的通知》(國辦發〔2016〕81號)要求,加大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力度,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環境守法常態化,實現工業污染源穩定達標排放,根據環保部《關于實施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的通知》(環環監〔2016〕172號),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工作目標
通過深入分析轄區內工業污染源排放情況,全面排查超標排放、偷排偷放、數據造假等環境違法行為,切實掌握超標排放企業清單及存在問題,在依法立案查處的同時,督促企業及時整改,徹底解決問題,對問題嚴重、達標無望的,依法提請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關閉。通過對轄區內達標計劃實施情況開展評估,全面客觀反映工作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整改建議,為轄區內工業污染源實現穩定達標排放提供技術支撐。通過優先選取產排污量大、已制定行業污染物排放標準,或發放排污許可證的行業優先重點實施,通過重點帶動一般,力爭用三年時間,使各類工業污染源持續保持達標排放,環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環境守法成為常態。
二、工作內容
(一)全面排查工業污染源排放情況。各市級環保部門在總結2015年度環境保護大檢查工作基礎上,組織轄區內環境執法力量,結合日常環境監管、環境違法案件查處、污染源在線監控等情況,對工業污染源排放情況進行全面排查。同時,組織環保部門環境監測機構或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監測機構對轄區內的工業污染源開展監測(有按期通過環保部門比對監測和有效性審核的在線監控數據的,可直接使用在線監控數據)。通過排查和監測,掌握轄區內工業污染源污染防治設施建設、運行情況和污染物排放情況,以及污染物偷排偷放、污染防治設施運行不正常、在線監控數據造假等環境違法問題,填報工業污染源排放摸底排查表、污染源全面達標計劃摸底排查匯總表。
(二)組織開展工業污染源達標評估。各市級環保部門要組織轄區內的工業企業開展自身達標情況評估,自身達標評估可以自行組織技術力量開展,也可委托第三方評估機構進行評估,評估內容主要依據企業原輔材料消耗記錄、生產設備和污染防治設施運行記錄、企業產排污情況以及企業自行監測數據等資料,通過自身達標評估,讓企業自證守法情況。對評估發現的問題,由企業自行制定整改方案,并報市級環保部門備案。在企業自身達標情況評估的基礎上,市級環保部門組織市級環保科研機構,根據工業污染源排放摸底排查清單,深入分析區域工業污染源排放狀況,并針對污染防治設施建設運行、污染物達標排放、行政處罰及公眾投訴等情況,分行業開展區域綜合評估,同時組織專家依照綜合評估報告,并結合企業信用評價結果進行評審,對企業劃出3-4類進行分類管理。省環保廳組織省環科院對地方綜合評估報告進行審核,抽查2-3個地市開展評估,并根據各地評估結果和抽查評估情況,編制省級綜合評估報告。對評估工作不落實、評估內容不真實、評估結論不可信、整改意見不可行的地方,省環保廳予以公開通報批評,并組織對該地區工業污染源達標情況開展重點督查,隨機抽取工業污染源開展監督性監測,對超標排污企業依法立案查處,并視情采取掛牌督辦、公開約談、區域限批等措施。
(三)規范和加強在線監控運行管理。各級環保部門要逐步擴展納入在線監控企業范圍,推動實現對所有工業污染源的全覆蓋。各市級環保部門負責制定各年度工作計劃,列出清單分解到每一個重點排污單位,實行銷號管理,強化督辦、定期調度、加強檢查,督促重點排污單位依法安裝使用自動監控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同時保證設備正常運行、數據完整有效,數據傳輸率達到95%以上。各級環保部門要進一步強化監控設施的日常監管,運用新修訂的“兩高”司法解釋,加大打擊在線監控數據弄虛作假力度。參照環保部做法,省環保廳將通過污染源監控中心平臺,向污染源所在地的市級環保部門發送污染源超標排放電子督辦單,并按季公布嚴重超標企業名單。市級環保部門根據省環保廳督辦要求,組織力量依法依規及時核實并處理,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四)強化工業污染源環境執法監管。各級環保部門要繼續深化網格化監管制度,將工業污染源日常監管責任落實到每個網格責任人,明確監管要求和監管措施。同時,全面落實“雙隨機”制度,對存在違法排污行為的企業,加大執法檢查和抽查比例;對長期穩定達標排放的守法企業,適當減少檢查頻次,降低抽查率,維護和保障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持續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嚴肅查處一批偷排偷放、數據造假、屢查屢犯的違法排污企業,移送一批性質惡劣、涉嫌環境犯罪的企業法人代表和管理人員,取締關閉一批環保問題嚴重、整改無望的“小散亂”以及達標能力差的企業,嚴管一批沒有安裝在線監控的企業,從嚴從重查處超標排污行為。及時向社會公布違法企業及其法定代表人和主要責任人名單、違法事實和處罰措施等信息,充分發揮負面典型案例的震懾警示作用。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依法依規對違法排污單位及有關人員實施限制市場準入、停止優惠政策、限制考核表彰等聯合懲戒措施,并在當地主要媒體和政府網站向社會公布相關信息。
(五)督促企業及時整改存在的問題。在全面排查和評估的基礎上,各級環保部門會同相關行業主管部門,督促超標企業及時實施整改,徹底解決問題。對查出的所有問題,建立整改臺賬,實行閉環管理,全面整改到位,并將超標排放問題及整改情況向社會公開。在對違法行為依法處罰的同時,能立即整改的,責令企業立即整改解決;一時難以完成整改的,責令其明確落實整改的措施、責任和時限;問題嚴重、達標無望的,依法提請地方人民政府責令關閉。對重大問題實行掛牌督辦,跟蹤整改銷號。強化對超標企業的監管約束,對超標排放的企業,責令其嚴格按規范開展自行監測,加密對超標因子的監測頻次,并及時向地方環保部門報告,同時,積極探索實施超標排放累積記分管理。
(六)全面推進企業和執法信息公開。各級環保部門要督促、指導企業按照法律規定嚴格開展自行監測,并通過網絡、電子屏幕等便于公眾知曉的方式,向社會公開污染防治設施的建設、運行情況,排放污染物的名稱、排放方式、排放濃度和總量、超標排放以及排污許可證執行情況等信息,接受社會監督。對重點排污單位不依據相關要求如實或按時公開環境信息的,依法依規嚴格處罰。同時,以環保部統一研發的全國重點排污單位環境信息公開平臺為依托,深入推進環境執法信息公開。除保密信息外,全面公開執法查處、監督管理以及相關法規政策標準等信息。省環保廳組織對各地信息公開相關工作開展抽查,并將結果進行通報。
(七)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落實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等改革工作要求,推動企業實施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推廣應用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減少污染物排放。推動環境服務業發展,鼓勵工業園區、企業聘請第三方專業環保服務公司作為“環保管家”,提供監測、監理、環保設施建設運營、污染治理等一體化環保服務和解決方案。發揮環保優勢企業的引領作用,鼓勵企業建立環境保護技術中心、工程中心、產業化基地,研究開發具有競爭力、高附加值和自主知識產權的環保技術、產品和服務,并及時把環境保護先進經驗、技術和方法推廣延伸。鼓勵企業加強對在線監控設備的創新與研發,逐步將更多污染因子納入在線監控范圍,加強監控設備的質控管理功能、提高設備智能化程度,不斷拓展在線監控設備應用領域。
(八)完善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體系。根據環境管理需要,并綜合考慮環境質量、發展狀況、治理技術、經濟成本、管理能力等因素,省環保廳組織制修訂我省相關行業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完善與我省環境承載能力相適應的排放標準體系,并開展排放標準執行效果后評估。各級環保部門配合省環保廳做好排放標準制修訂和后評估相關工作。
三、實施步驟
達標計劃分三個階段實施,即準備階段、攻堅階段和評估階段。
(一)準備階段
1.開展排查監測
2017年4月30日前,各地完成鋼鐵、火電、水泥、煤炭、造紙、印染、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8個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排查監測工作,并將工業污染源排放摸底排查表、污染源全面達標計劃摸底排查匯總表報送省環保廳。
2018年10月底前,各地完成其它行業企業污染物排放情況排查監測工作,并將工業污染源排放摸底排查表、污染源全面達標計劃摸底排查匯總表報送省環保廳。
2.強化培訓指導
2017年6月底前,省環保廳組織對市、縣兩級環境監察機構負責人、執法骨干開展全面達標計劃專項培訓,保障全面達標計劃順利實施。
2017年10月底前,市、縣兩級環保部門通過多種渠道,完成對轄區內重點企業進行全面達標計劃解讀和宣傳工作。
(二)攻堅階段
1.規范在線監控
2017年8月底前,各地市按照省環保廳下達的2017年重點污染源自動監控安裝任務要求,督促重點排污單位排放口主要污染物全部實施自動監控,并與省、市環保部門聯網。具備安裝條件的鋼鐵、火電、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造紙、印染、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9個行業企業,要依法依規安裝和運行污染源在線監控設備并與環保部門聯網。
2017年下半年,各市級環保部門組織開展對污染源自動監控設備安裝、運行、聯網、數據質量等進行全面檢查,加大打擊在線監控數據弄虛作假力度。省環保廳重點培養一批熟悉在線監控的監察人員,對重點行業的在線情況開展交叉檢查,各地要充分運用新修訂的“兩高”司法解釋,在查處監控數據弄虛作假環境犯罪案件方面形成實例。
2017年7月起,省環保廳通過污染源監控中心平臺,向污染源所在地的市級環保部門發送污染源超標排放電子督辦單并按季度公布嚴重超標企業名單。通過電子督辦,不斷規范和提升在線監控數據的可靠性。
2.綜合執法手段
2017年5月起,各市級環保部門每季度末定期向社會公開未達標企業名單,督促企業盡快實現達標排放;各級環保部門按照《福建省環境信用評價實施意見》(試行)分級開展企業環境信用評價工作,將評價結果向社會公開,引導公眾參與,并抄告發展改革、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商務等有關部門和金融機構,實現多部門、跨地區環境信用失信懲戒聯動;市、縣兩級環保部門對在線監控數據超標企業及時查處,利用無人機、快速監測設備等先進科技手段快速發現超標違法行為。同時,對超標排污企業加大抽查頻次,對發現的環境違法行為依法嚴查重罰。
2017年7月-10月,縣市環保部門組織對火電、造紙企業無證排污行為集中開展執法檢查,并將檢查情況報關省環保廳。
2017年7-12月份,各市級環保部門每月5日前,將鋼鐵、火電、水泥、煤炭、造紙、印染、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8個行業上月的執法檢查、違法案件查處情況報送省環保廳,省環保廳收集匯總后,于每月10日前上報環保部。
2017年12月底前,省環保廳抽調環保執法骨干組成檢查組,對鋼鐵、火電、水泥、煤炭、造紙、印染、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8個行業達標排放情況差、相關工作進展緩慢的地區進行抽查。
3.逐步完成整治
2017年底前,各地完成鋼鐵、火電、水泥、煤炭、造紙、印染、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8個行業超標問題整治工作,實現達標排放(即排放污染物達到國家或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已核發排污許可證的企業,達到排污許可證所載明的排放要求)。2017年底,各市級環保部門負責將整改臺賬報送省環保廳。
2019年底前,基本完成各類工業污染源超標問題整治工作,所有工業污染源實現全面達標排放。2019年底,各市級環保部門負責將整改臺賬報送省環保廳。
2020年底前,進一步鞏固提升工業污染源超標問題整治成效。
(三)評估階段
2017年5月31日前,各市級環保部門在組織企業開展自身達標評估的基礎上,組織市級環保科研機構完成對轄區內鋼鐵、火電、水泥、煤炭、造紙、印染、污水處理廠、垃圾焚燒廠等8個行業污染物排放情況的評估工作,并將有關結果報送省環保廳。
2017年6月15日前,省環保廳組織省環科院完成對地方8個行業綜合評估報告進行審核,并對部分地方進行抽查評估,根據各地評估結果和抽查評估情況,完成省級評估報告編制。6月底前,省環保廳將評估結果報送環保部。
2018年底前,各市級環保部門組織完成對轄區內其它行業企業污染源排放情況的評估工作。省環保廳組織省環科院完成對各地其它行業評估報告的審核,對部分地方進行抽查評估,完成省級評估報告。
四、工作職責
(一)省環保廳工作職責
1.組織部署。組織全省各級環保部門開展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相關工作;組織對市、縣兩級環境監察機構負責人、執法骨干開展全面達標計劃專項培訓;調度各地工業污染源摸底排查情況,并報送環保部;每月收集匯總各地執法檢查、違法案件查處情況,并報送環保部。
2.完善機制。健全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加強重點排污單位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通過污染源監控中心平臺,向污染源所在地的市級環保部門發送污染源超標排放電子督辦單并按季公布嚴重超標企業名單;組織制修訂我省相關行業地方污染物排放標準,并開展標準執行效果后評估。
3.監督指導。組織對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情況差、相關工作開展緩慢的地區進行抽查;組織對各地信息公開相關工作開展抽查,并將結果進行通報;組織對各設區市全面達標排放計劃開展情況進行督導。
4.綜合評估。指導各市級環保部門開展工業企業污染源達標情況區域綜合評估;組織省環科院審核地方評估報告,并對部分地方開展抽查評估,編制省級綜合評估報告;負責將工業污染源排查和評估結果報送環保部。
(二)市級環保部門工作職責
1.細化安排。根據省環保廳方案,制定適宜本轄區全面達標計劃的工作方案,明確目標要求、工作內容、實施步驟、保障機制等;組織全市開展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計劃相關工作;組織對轄區內重點企業進行全面達標計劃解讀。
2.強化整治。組織開展工業污染源監測、排查,收集匯總工業污染源排放清單并報送省環保廳;組織對轄區內火電、造紙無證排污行為開展執法抽查,并匯總情況報送省環保廳;組織對工業污染源開展執法檢查,查辦環境違法案件,每月收集匯總轄區內執法檢查、違法案件查處情況,并報送省環保廳;組織開展超標企業整治,建立超標企業整改臺賬,并上報省環保廳備案。
3.落實機制。負責轄區內企業的監管執法、“兩法銜接”和公眾監督等工作;負責轄區內環保監管的信息公開工作;組織對監控數據超標和列入超標電子督辦單的企業立案查處,并將查處結果報送省環保廳。
4.區域評估。組織工業企業開展自身達標評估,并對企業達標評估報告和整改方案進行備案,在企業自身達標評估的基礎上,組織分行業開展區域綜合評估,并將評估結果報送省環保廳。
(三)縣區環保部門工作職責
1.監測排查。通過多種渠道對轄區內重點企業進行達標計劃解讀;負責工業污染源監測、排查,填寫工業污染源排放摸底排查表、污染源全面達標計劃摸底排查匯總表并報送市級環保部門。
2.嚴格監管。負責對火電、造紙無證排污行為集中開展執法檢查,并將執法檢查情況報送市級環保部門;對工業污染源開展執法檢查,依法查處環境違法問題,每月將執法檢查、違法案件查處情況報送市級環保部門。
3.督促落實。督促企業完善信息公開,并進行監督檢查;督促企業開展自身達標情況評估,并將評估結果收集報送市級環保部門;負責開展超標企業整治,建立超標企業整改臺賬,督促企業落實整改任務;配合市級環保部門開展工業企業污染源達標情況區域綜合評估。
五、保障措施
(一)全力推動實施達標計劃。各地要切實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制度 ,推動達標計劃順利實施。地方環保部門應按照省環保廳的統一部署,認真研究解決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計劃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并將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計劃所需相關費用納入年度預算。省、市環保科研機構要將工業污染源達標情況評估作為一個專門課題進行研究,申請專項資金,環保主管部門要做好研究經費保障。各地要結合本行政區域實際情況,細化并落實達標計劃實施方案,加大執法監管力度,推動工業污染源實現全面達標排放。
(二)結合排污許可開展檢查。做好與排污許可改革的銜接 ,統籌考慮排污許可證發放和達標計劃推行的工作安排。對已發放排污許可證的行業,嚴格依據排污許可證所載明事項開展執法檢查,督促企業按照許可的方式、濃度和總量排放污染物。首次核發排污許可證后,應及時開展檢查。對超排污許可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依法實施高限處罰。已發放排污許可證的行業中無證排污企業,要責令立即停止排污,拒不執行的要移送公安機關實施行政拘留。
(三)加大環境問題查處力度。各地要采取白天查與夜間查相結合、工作日查與節假日查相結合、晴天查和雨天查相結合的方式,采用“三不三直”措施對企業開展突擊檢查,對發現的偷排偷放、超標排污等違法行為,要充分應用新環保法相關配套辦法、新修訂大氣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規從嚴查處,涉嫌環境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偵辦。對問題嚴重、屢查屢犯、達標無望的企業,要報經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停業關閉。通過保持環境執法高壓態勢,促進工業污染源實現全面達標排放。
(四)采取綜合措施推動守法。各地要有序做好達標計劃的宣傳引導工作,利用電視、廣播、報紙、互聯網等媒體,對偷排偷放、數據造假、不正常運行污染防治設施、嚴重超標排放等環境違法行為重點曝光,及時公開查處結果,形成有力震懾,營造良好的環境守法氛圍。要推廣實施環保有獎舉報,鼓勵公眾、環保組織、行業協會等積極參與環境違法行為舉報。完善輿情快速應對機制,對媒體曝光的企業超標排污行為快查嚴處,主動回應社會關切,推動企業自覺守法。
RC-5閥門電動執行器,電動執行器
16mm中空纖維水泥外墻板
日吉華神島板 中鐵裝配裝飾板 品牌增強型裝飾性板 水泥纖維外墻掛板
日本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AT水泥纖維干掛板 一戶建墻板裝飾板 纖維水泥墻板 水泥外墻干掛板
防火冰火板 木飾面木紋冰火板防火板潔凈板護墻板
木絲水泥板 纖維水泥板 高強度水泥板 進口板
綠活建材 水泥板 手工夯土板 背景墻 商場裝修用板 提供質檢報告
昌吉自治州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透明編織袋,亮白半透編織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牛皮紙袋,紙塑袋,PP復合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彩印編織袋,珠光膜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昌吉自治州灌裝口編織袋,方底閥口編織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塑料編織袋,白色覆膜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
和田地區蛇皮袋,灰色編織袋,綠色編織袋包裝袋,生產廠家可定做